壬丰文化网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合作期刊 > 教育类期刊 >

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策略探索

发布时间:2023-08-20 03:04所属分类:教育类期刊浏览:

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策略探索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的增多,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我国大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逐年降低,已成为发生心理问题的高危群体。资料显示,我国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在30%-40%,比较严重的达10%左右。因各种心理疾病而退学的大学

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策略探索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的增多,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我国大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逐年降低,已成为发生心理问题的高危群体。资料显示,我国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在30%-40%,比较严重的达10%左右。因各种心理疾病而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占总体退学人数的50%左右。大学生自杀率高达0.02%,已成为青少年第一死因。许多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于个体遭受心理危机时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解决,长期发展所致。因此,对大学生中出现的心理危机早发现,早识别,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心理危机概述
  (一)心理危机的分类
  结合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心理危机的诱因,大学生心理危机可概括为三类:(1)境遇性危机。指突如其来的、无法预料的和难以控制的心理危机。包括亲人死亡、失恋、遭暴或自然灾害等。(2)发展性危机。指人生发展进入下一阶段时,原有的行为不足以适应新的社会角色所产生的心理危机。如大学生进入高校后,生活、学习、人际关系等发生较大改变。(3)存在性危机。指大学生因为人生的存在性问题而产生的心理危机。如突然发觉生活缺乏意义,失去人生价值,思考人生目的、人生责任和未来发展等。
  (二)心理危机的概念及表现
  美国心理学家卡普兰提出,当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打破个体内心的稳定状态及自身与环境的平衡和协调,使个体处于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可归纳为情绪、认知、行为、躯体四方面:第一,情绪方面,表现为高度的焦虑、紧张、丧失感、空虚感,可伴随恐惧、愤怒、罪恶、烦恼、羞惭等。第二,认知方面,记忆和知觉改变;难以区分事物的异同及事物间关系;作决定和解决问题能力受影响。第三,行为方面,精力难以集中;自我封闭或粘着他人;自伤或伤及他人;拒绝或回避帮助;行为和思维情感不一致;出现非典型行为。第四,躯体方面,有失眠、头晕、食欲不振、胃部不适等。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及干预
  对于大学生心理危机防治应建立预警机制,完善干预系统。及时发现,有效干预,防止心理危机发展恶化,切实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
  第一,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心理健康必修课可最大范围地普及心理健康相关知识,使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和态度来认识、解决心理问题,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的主动性。第二,重点人群提前关注辅导。对贫困生进行充分的摸底和帮扶,调查了解单亲家庭、身体疾病、沉迷网络和既有心理障碍等学生,多交流,正确引导,学生干部帮助,室友关心,同时切勿以特殊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第三,重点阶段预防性教育。对新生加强班集体及班级文化建设,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使其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对毕业生多开展校友讲座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理清职业发展方向,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重点关注毕业困难和就业困难人群。
  (二)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机制
  第一,设置校、院系、班三级工作队伍。校级由学生工作部牵头,设心理健康中心,统领全校心理工作;院系设心理健康老师,带领辅导员建立院系级工作队伍;班级设学生心理联络员,联络其他班委,实时动态监控同学心理变化,关注重点人群。第二,建立大学生心理信息反馈系统。定期对重点学生进行调查、评估和帮助,建立心理档案并及时更新。每学期开学对心理档案进行增减,关注有成绩突变、家庭变故、感情困扰等情况的同学。将所有信息汇集于校级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构,进行统一部署。第三,对参与心理危机预警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心理危机的发现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因此必须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可通过邀请校内外专家对相关教师和学生干部进行培训,安排教师攻读学位或进修等途径,提高预警队伍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进行心理危机发现的能力。
  (三)完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
  第一,建立专业的队伍。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并非只要努力就能胜任。应选拔、聘用有心理学专业背景、有心理咨询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有精神病科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员,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科学诊断、治疗等工作的开展,提供专业服务与指导。第二,建立高效的运行体系。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加强心理咨询专业队伍、学生工作干部队伍、学生骨干队伍三支队伍的建设,形成相互支持、反应敏捷、训练有素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建立“宿舍―班级―院系―学校”四级信息沟通网络,以便及时、快捷、畅通的沟通心理危机信息,为下一步干预提供依据和争取宝贵时间。第三,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互动机制。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和利用家庭资源,形成家校联动的干预措施,赢得家长的理解、配合和支持。
 

上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策略分析
下一篇:从心理资本开发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投稿方式: 邮箱: QQ1:3477019158
QQ2:2137681981@qq.com
投稿时邮件主题请写明文章名称+作者+作者联系电话
咨询热线:
客服QQ: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李编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张编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冯编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孙编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聂编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刘编辑
中国硕博论文网 中国硕博论文网多年专注服务发表 咨询QQ:QQ1:3477019158
QQ2:2137681981
我要发表期刊
业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