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关于心理契约理论的应用问题研究简述
发布时间:2024-03-17 12:38所属分类:教育类期刊浏览:次
国内关于心理契约理论的应用问题研究简述 一、研究意义 心理契约理论于20世纪60年代初受到西方学者的关注,并成为研究热点。国外学者关于心理契约的概念、内容、形成和违背等内容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20世纪80年代心理契约理论开始受到我国学者的关注,
国内关于心理契约理论的应用问题研究简述
一、研究意义心理契约理论于20世纪60年代初受到西方学者的关注,并成为研究热点。国外学者关于心理契约的概念、内容、形成和违背等内容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20世纪80年代心理契约理论开始受到我国学者的关注,并成为管理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通过对国内学者关于心理契约理论应用问题进行综述,总结心理契约理论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及不足,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研究现状
1.某一类群体的心理契约研究
仲春华(2006)在通过对169名私营企业主进行抽样调查的实证研究后得出了雇主心理契约的结构维度。李成江(2007)研究了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契约,包括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的构成、创建、强化、动态平衡及实现。许媛媛(2009)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维度的结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得出了知识型员工的管理对策。许多文献都对知识型员工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契约进行了研究,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也都与以上文献较为相似。进行同类研究的学者还有陈晓、李胜兰、李秋艳等。
2.某一类组织的心理契约研究
季小娜(2008)分析了无边界组织心理契约的构建要求,将心理契约的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新的组织形式,进而研究了无边界组织的构建策略。陈金华(2008)基于Guset心理契约模型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分析了A企业的心理契约状况。进行同类研究的学者还有沙莎、赵莹、陈瑜、曹伟伟等。
3.基于心理契约的激励问题研究
冉鹏(2004)通过分析心理契约在组织与员工之间发挥重要作用的基础上,研究了心理契约对员工激励效果的影响。石巧妮(2007)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基于心理契约的知识型员工的激励问题,构建了基于心理契约的知识型员工激励模型,提出了激励策略。于珊(2008)通过分析创新型中小企业知识员工与一般员工心理契约的异同,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激励策略。李明智(2005)等人以心理契约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基于心理契约的知识员工的激励模型。马凌(2009)在分别对激励和心理契约进行分析之后,以“心理契约是组织激励的切入点”为观点研究了现代组织激励新的切入点--心理契约。林晓妮(2008)通过分析“80后”的特点及其心理契约内容,提出了基于心理契约的“80后”员工的两种激励方式,即交易型激励--有“薪”激励和关系型激励--无“薪”激励进行同类研究的学者还有:王磊、段毅刚、张亚男、杨倩等。
三、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1.现有研究的不足
国内关于心理契约理论的应用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某一组织的心理契约构建、某类群体的心理契约构建、基于心理契约的激励策略三个方面,涉及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较为全面、具体。但是在心理契约的构建维度方面尚有不足,主要沿用国外的心理契约维度理论,缺乏在国内组织、群体等具体研究情境下的针对性设计。
2.未来研究方向
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激励策略是心理契约理论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也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随着“80”后、“90”后新生代员工的出现,关于新生代员工的研究成为新兴趋势。由于新生代员工对非经济性薪酬的广泛需求,运用心理契约理论开展隐性激励势必成为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上一篇:浅谈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
下一篇:浅谈加强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