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留守儿童成长背景的大学生心理特点
发布时间:2024-04-14 11:10所属分类:教育类期刊浏览:次
具有留守儿童成长背景的大学生心理特点 一、引言 1.研究背景 2013年,全国妇联发布《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指出,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
具有留守儿童成长背景的大学生心理特点
一、引言
1.研究背景
2013年,全国妇联发布《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指出,“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全国妇联课题组,2013)同时,该报告界定了留守儿童0-17岁的年龄界限。而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改革,提出了提高中西部地区高考录取率和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的政策。假设按照近几年高校招生74%的录取比例不变,未来17年每年将有254万有留守儿童成长背景的考生进入大学,成为大学生双创工作的重要开展对象。
现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态的研究从不同维度、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经济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留守儿童孤独感与社会不满意程度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程度高于非留守儿童[1]。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外显自我提升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儿童外显自我提升的水平要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2]。在幸福感方面,儿童期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得分均低于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3]。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人格上更容易焦虑、也更缺少冒险精神,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更能自立自强,从事专业或训练成功的可能性更高[4]。
2.问题提出
在留守儿童长期所处的生活环境下,诸如缺少父母的关爱,社会交往不稳定,长辈监护教养方式不当以及监护人文化素质过低等因素,都会不同程度的对该群体大学生心理健康及行为模式造成消极影响。大部分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有留守儿童成长经历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相较于非留守儿童经历大学生较低,但也有部分对照研究说明两组人群心理健康状况无显著差异。而当前关于将具有留守儿童成长背景的大学生与创业结合的研究却很少。因此在研究时,首先要考虑具有留守儿童成长背景的大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特有状态,然后研究该状态对创业活动所要求的心理素质的构建的影响。
二、研究分析
1.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选取具有留守儿童成长背景的大学生男、女各100名及没有留守儿童成长背景的大学男、女生各100名,共计400名,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的心理特点及行为差异,及对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构建的影响,提出相应建议。调查使用《自尊量表》、《社会自我问卷》及《多维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2.测量结果
经测量分析,整体上有留守儿童成长背景的大学生自尊水平要低于对照组,但在自我认知上,两组的差异并不大。在社会自我的维度上,研究组的外显社会自我的人际敏感性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角色调节能力低于对照组。在社会支持维度上,研究组的领悟社会支持低于对照组,且在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方面都要低于对照组。
3.结果分析
自尊是个体对自我所持的总体评价,往往自尊水平较高的个体,表现出较低的焦虑水平、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和更高的主观幸福感。其除受个体自我认知影响以外,也会受教养方式的影响,严格而又民主的教养方式更容易产生高自尊。但研究群体绝大部分的家庭教育来自隔代教育,祖辈的低学历水平及过度严格的、过度溺爱的教养方式在留守儿童自尊养成这一功能上存在一定的客观缺失。
无论是在留守期还是在大学阶段,父母、老师、伙伴都是构成青年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部分。到了大学阶段,原本特殊的家庭环境因素,加上新的环境规范,再次影响到师生关系、伙伴关系的构建,从而影响到自身的角色调节和人际关系处理。
领悟社会支持是社会支持的重要部分,其对个体调节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压力、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的调节。众多研究表明,有留守背景大学生的抑郁、焦虑等情绪状态显著高于非留守背景大学生,而领悟社会支持是在个体的特征下,在成长过程中与应对压力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因此,研究群体在面对压力时的家庭支持、社会支持的缺乏导致了此项指标的偏高。
三、测量结果对大学生创业心态的影响
研究发现成功创业者的心理素质特质鲜明,其中在构建大学生创业素质的模型中,创业意念、创业心理品质不可或缺[5],而创业意念中的需要和动机以及创业心理品质中的适应性又是二者中的最重要因素。
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自我评价的结果,是在社会比较和对自尊需要的追求中形成的。研究发现具有留守儿童成长背景的大学生自尊水平相对较低,而创业需要和动机是推动创业行为的内驱力,是产生创业行为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对于强动机、强需要的创业活动来讲,该群体便缺少了创业活动的原始动力。
适应性需要个体能够适应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善于进行自我调节和角色转换,善于交往与合作。就大学生的创业动机而言,主要来自于社会支持和家庭影响(外在因素),追名求富和自我实现(内在因素)两个部分,高校在激发研究群体的创业激情功能上,一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意念,强调自我实现的重要性,体现创业行为和人生发展的相融性;另一方面加强对该群体的心理干预,提升领悟社会支持指数,调节负面情绪,培养对社会支持的认知能力和运用能力。全方位搭建思想引领、心理保健、创业指导、实践培训的服务平台。
上一篇:中职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意义
下一篇: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