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丰文化网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合作期刊 > 教育类期刊 >

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心理的探究

发布时间:2024-04-21 13:12所属分类:教育类期刊浏览:

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心理的探究 创业作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新途径、新形式,不仅能够缓解或解决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也能够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促进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问、个案分析、专家咨询发现,不少大学生在创业

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心理的探究
创业作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新途径、新形式,不仅能够缓解或解决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也能够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促进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问、个案分析、专家咨询发现,不少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出现了迷茫、畏惧、自卑等一系列不良心理状态,直接影响他们的创业行为。
  一、大学生创业中常见的不良心理现象
  (一)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大学生创业时的从“众”表现在两个方面,对创业项目选择的从众,在没有进行深入调研、全面评估的基础上,盲目跟随他人的选择;或者即便在创业之初明确了创业项目,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容易受其他创业者的影响,不断转向、更换创业项目。这些都是消极的盲目从众心理,是不可取的。
  (二)捷径心理
  创业是一个对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的过程。创业者根据自己目前所拥有的资源,或者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未来可以获取的资源,经过一系列融合、提升的过程,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大学时期的创业教育仅仅起到“敲门砖”的作用,大学生还需要在创业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丰富知识储备,提升创业能力。创业过程中一旦存在捷径心理,毫无节制、张扬过度,将会引致严重的后果。
  (三)自负和自卑心理
  自信是大学生创业者必须具备的心理特质,自信超过一定的“度”,过分自信就是自负。访谈中发现,一些大学生过高的评估自己的能力,贪图虚荣,不思后果,草率地决定创业;还有一些大学生创业者在需要做出决策或制定某些政策时,只顾一时得失。大学生在创业时对自己的能力、品质作过低评价,缺乏自信,畏首畏尾,就会产生自卑心理。若长期处于自卑心理状态之下,可能会消极怠工,更有甚者会放弃创业。
  (四)功利心理
  有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创业动机中,位列第一位的是“获取更多的财富”,占调查总人数的42.4%,另有学者调查结果显示,选择“赚钱”的比例高达69.95%,将实现自身价值、回报社会作为创业最终归宿的大学生少之又少。这与笔者在调查中所得数据基本一致,这直接反映出,大学生对物质的追求明显高于精神追求,创业需求局限于较低层面、层级不高,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大学生受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影响,更加的功利和现实。
  (五)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是一种比较危险的心理状态,主要是指大学生因缺乏自主性、责任感、业务水平不精,自己不主动承担责任,一味的依靠他人开展创业活动。具体表现为,一味的迎合和追随市场,产品本身缺乏核心竞争力;一味的依靠学校和老师,不主动提升创业能力,缺乏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一味的依赖国家和社会,认为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自己身后有坚强的后盾,依靠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就可以轻松创业。以上种种依赖心理对大学生的创业的长远发展都是不利的。
  (六)畏难心理
  自主创业是充满荆棘、艰难曲折的。创业者时刻要以一种积极、沉稳的心态面对变化莫测的市场竞争以及随时都可能出现并且需要立刻解决的问题和矛盾。访谈中有大学生创业者反应:“自己在创业初期热情高涨,随着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创业资金的缺乏、人脉资源的欠缺、市场风险的加剧等等都使自己对创业产生了恐惧,觉得未来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障碍,担心创业会失败会给自己的精力、财力、物力带来巨大的损失,自己逐渐萌生了放弃创业的念头。”
  二、大学生创业不良心理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对创业具有促进和制约的双重作用。一方面,社会发展是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有效动力,大学生可以享受来自国家和社会的多重服务和保障措施。从2002年起,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各地政府也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台了各种扶持政策。但是,政策制定的不完善、不系统以及政策宣传的力度不足使得大学生很难真正享受到实惠。另一方面,社会因素严重制约了大学生的创业。新常态背景下,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受“功利主义”和中国传统“重农抑商”、“中庸”、“学而优则仕”等思想的影响,多数大学生普遍安于现状,缺乏进取精神、冒险精神和创新意识,无法承受创业的重担。
  (二)学校因素
  高校在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专业设置、创业教育、创业心理素质培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极大的阻碍了大学生创业的发展。首先,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不符。高校拥有办学自主权,可以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有的高校为了招收更多的学生,专业设置一味迎合市场,缺乏合理性。其次,创业教育过于形式化。很多高校并未把大学生创业教育开设为必修课,即使开设了此课程,也并未与学生所学专业形成有机联系,缺少契合高等教育的系统的创业教育理论。再者,创业心理素质培育缺位。李克强总理曾批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大学生创业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加剧了产生心理问题的诱因,比其他大学生更需要心理帮扶。但是,多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主动性和针对性,面向创业大学生开展的讲座、素质拓展、团体辅导等活动少之又少,创业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三)个人因素
  大学生是开展创业活动的主体,导致大学生创业不良心理的直接诱因产生于大学生自身。首先,创业动机偏误。正确的动机是推动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内在动力,部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创业动机较为功利性,缺乏风险精神和责任意识。其次,创业认知不足。创业不仅仅需要创业者,还要有核心技术、商业机会、人力资本、产品服务和充足的资金供给等方面,多数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局限于表面,过于简单。再者,创业能力不强。创业除了需要理论的支撑,还需要创业者具备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危机应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足够的勇气和魄力,但对于大学生而言,同时具备多种能力似乎有些遥不可及。最后,创业意志缺乏。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长的庇护下成长,依赖性较强,缺少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承担风险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弱。
  三、大学生创业不良心理的预防策略
  心理不良倾向不是一种静止的最终状态,而是一种延续的适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心理进行及时有效地调适和预防,有助于大学生处理好心理困惑和现实之间的冲突,从而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更好地进行创业。预防创业不良心理需要集社会、学校和大学生之合力。
  (一)社会教育层面
  首先,完善创业政策,共建创业平台。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大学生创业或大学生毕业后几年创业或将“常态化”。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针对大学生创业中常见的现实问题,制定一套系统、完备的政策,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的法律、法规,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提出原则与要求,明确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权责,规范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资金、基地、教育、管理机构等参与因素的运作,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业法制环境,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法律保障;在现有的税收、贷款等优惠政策基础上,政府可以作为牵头者吸引知名企业投资和社会慈善机构捐款,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保障;引导所在地区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建设创业孵化载体,促进创新创业要素自由流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平台支持。其次,加强创业宣传,营造创业氛围。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充分利用网络、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载体,大力宣传国家的创新创业政策,挖掘社会上涌现出的敢于创新、勇于创业的先进典型,用舆论的力量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后,优化创业服务,形成创业新机制。在政务大厅专设创业咨询服务平台,整合与创业相关的部门,为大学生提供一站式、便捷化的服务,形成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多方协同的创业新模式。
  (二)学校教育层面
  高校作为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指导者,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完善专业设置。专业设置要与学校优势资源、人才培养目标、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成长需要紧密契合,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对于就业率持续偏低、不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专业实行预警退出机制,及时增设符合地方经济发展转型升级需要、学校办学目标和时代发展的专业。第二,加强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把创业教育纳入学校的整体育人体系中,把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高实践环节考核比重,充分调动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加强大学生创业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创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把创业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向学生传授自我认知、自我调适的方法和技巧;建立创业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及时、主动、深入地掌握创业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对有问题的大学生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团体辅导等。第四,强化大学生创业实践锻炼。与地方政府、知名企业共建大学生创业园和大学生实习基地,实现产学研协同发展;组建一支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创业教师团队,指导大学生创业;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创业大赛,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以赛促建。第五,充分发挥朋辈和创业杰出校友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讲座、经验分享交流会等形式,让优秀大学生创业者和创业杰出校友回母校现身说法,使大学生感悟创业的艰辛,并从中获得启发,为自己创业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三)自我教育层面
  创业心理素质不健全是导致大学生创业不良心理的直接诱因,因此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第一,端正创业动机。创业动机是直接推动大学生创业的内部力量。大学生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深入了解创业的价值和意义;其次要正确的认识自己的潜质,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制定恰当的创业目标和创业期望;最后,要调整创业动机,端正创业态度,淡化“金钱”观念,树立远大的创业理想。第二,增强创业意志。大学生要掌握自我调适的方法和技巧,遇到挫折及时地调整心态,提高情绪调控能力,以积极的态度、坚强的意志对待创业过程中产生的创业不良心理状态;也可以通过具体的行为来培养自己的意志,比如经常给自己设置一些难题,在困难中锻炼自己的意志。第三,提升创业能力。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职业规划教育。大学生在入校之初接受“大学第一课”教育时,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个人特质等要素,在对主客观因素进行全面、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制定阶段性和长期的行动方案。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团队领导能力、应变能力等,苦练内功,增强实力。第四,塑造创业人格。健全大学生的创业人格是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内在要求,更是大学生创业成功、成长成才的基本保证。积极参与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形成自主、乐观、积极、自信、敢为、果敢、坚毅、创新的人格特质。
 


上一篇:服饰对中职学生叛逆心理转变的积极成果
下一篇:一例女性杀人案件的行为学及心理学探讨

投稿方式: 邮箱: QQ1:3477019158
QQ2:2137681981@qq.com
投稿时邮件主题请写明文章名称+作者+作者联系电话
咨询热线:
客服QQ: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李编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张编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冯编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孙编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聂编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刘编辑
中国硕博论文网 中国硕博论文网多年专注服务发表 咨询QQ:QQ1:3477019158
QQ2:2137681981
我要发表期刊
业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