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丰文化网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合作期刊 > 教育类期刊 >

大学生心理教育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发布时间:2024-05-12 22:41所属分类:教育类期刊浏览:

大学生心理教育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心理素质是学校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的目标,学生心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个体和社会的整体素质,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重

大学生心理教育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心理素质是学校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的目标,学生心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个体和社会的整体素质,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大学生心理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
  导致大学生负面心理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错综复杂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恋爱的烦恼
  经过了高中严酷的学习生活,进入大学后的学生们不再受到过多的限制,学校也不像以前那样明文规定不准学生谈恋爱,而大学生往往并不能很好地把握交往程度,很可能出现一些伤害他人或伤了自己的结果,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2.环境、角度的变化导致难以适应新生活的焦虑心理
  作为大一新鲜人,在刚进入大学时就会遇到生活上的不适应。中国长期以来的教育体系使得学校忽视了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造成了相当严重的隐患。大部分的同学们都是父母心中的宝贝,在家里通常是饭来张口,衣来张手。而进入校园后,一些适应能力差的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常束手无策,焦虑不安,日积月累极有可能出现烦躁、紧张、疲倦失眠等神经衰弱症。
  3.自我意识不正确而致的自卑心理
  在上大学之前,很多学生都是中学的尖子。在老师和同学的眼中,自己总是受瞩目的,能干的,优秀的。而进入大学以后,环境改变了,原有的优势不再了,由于经验不足,屡遭挫折,进而陷入了自我否定的深渊。
  4.学习与生活的压力
  压力是无形的,是工作本身、人际关系、环境因素给我们造成的紧张感。大一新生刚进入校园,还不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再加上如果所学的专业并非自己感兴趣的,就很容易在学习上感到些微压力,更不用说加各类证书考试等等带来的应试压力了。
  5.人际关系上的不适应
  生活环境的变化也是造成大学生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许多从没离开过父母的大学生由于不适应集体生活往往走向自闭。他们许多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人与人的关系面临着新的组合而且很不稳定,同一居室有不同背景,不同方言、不同性格的学生,他们之间的磨合是个新问题。
  二、解决以上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大学生职业心理教育是一个综合性强、时间跨度大、社会化程度高,且十分紧迫的工作,需要高校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全面推动。高校应当对学生未来职业所要求的心理素质进行系统的研究,建立在校大学生职业心理教育的内容体系,把职业心理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教育整体规划加以实施,具体有以下几点对策。
  1.采用多元化心理教育方式
  心理教育工作应做到立足教育,重在预防。学校要加强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人生,要采取选修课、讲座、心理辅导网站、热线电话等形式,对高职学生进行宣传,普及应对心理危机的基本知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危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防范心理危机的意识,帮助他们提高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使他们能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困境,并懂得当靠自身不能解决心理危机时如何寻求帮助。
  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咨询教师队伍
  虽然在高校中已经普遍开设了心理教育课程或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但很多从事高校心理咨询的工作人员主要由辅导员或德育工作者担任,他们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心理学培训,缺乏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专业素养不高。高校要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就必须对心理咨询人员开展系统化、有针对性的培训。
  3.充分发挥德育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面对大学生日益普遍化的心理问题,仅仅依靠心理咨询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在这方面德育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者是能够有所作为的。由于大学生所处的成长环境和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大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也千差万别。教师只有“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方能有效。“有病早治,无病早防”的治病原则也适合心理疾病的治疗。
  4.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健康调查与研究工作
  学校可以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进行专门辅导。定期性地进行学生的必理健康调查,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来源进行分类,做到对学生心理状况有一个全面的,系统化的了解,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5.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高校学生的课外空余时间相对较多,且他们往往对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充满了兴趣。心理健康课外活动让学生体验、反思和反馈思想情绪的变化。与此同时,学校也应该建设好校园文化氛围,办好宣传栏、做好宣传广播等,使学生时时处处接受熏陶。
  6.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素质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大学生充分了解有关心理上的专业知识,在遇到心理方面的问题时,可以通过有效途径解决。学校也可以开展并提倡学生心理咨询工作,让大学生了解情况,找到倾诉的对象,受到正确的引导,及时走出心理误区。
  7.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学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良好的,高效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学校可以组织观看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电影,听讲座,提供大学生互相交流的活动平台,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
  综上所述,目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会不同程度出现焦虑、自卑、压抑等心理,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高校德育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者都要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注意大学生的心理导向,培养他们的心理品质,完善他们的人格,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高校德育教育的目标。
 


上一篇:编辑出版心理学的相关探究
下一篇:大学生孤独心理的成因及其对策探究

投稿方式: 邮箱: QQ1:3477019158
QQ2:2137681981@qq.com
投稿时邮件主题请写明文章名称+作者+作者联系电话
咨询热线:
客服QQ: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李编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张编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冯编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孙编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聂编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刘编辑
中国硕博论文网 中国硕博论文网多年专注服务发表 咨询QQ:QQ1:3477019158
QQ2:2137681981
我要发表期刊
业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