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深入剖析
发布时间:2024-05-25 10:47所属分类:教育类期刊浏览:次
关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深入剖析 一.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1.大学生活的适应问题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面临的是陌生的环境、生疏的人际关系,绝大多数同学是首次远离家门,离开了长期依赖的父母和老师以及习惯了的家乡生活环
关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深入剖析
一.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1.大学生活的适应问题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面临的是陌生的环境、生疏的人际关系,绝大多数同学是首次远离家门,离开了长期依赖的父母和老师以及习惯了的家乡生活环境,怎样适应新的环境独立生活、自己独立处理各种问题,许多新生都没有作好心理准备,以致在进校后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适应困难、焦虑、不安、孤独感等状况,若超过了一定的限度时会产生失眠、食欲不振、烦躁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甚至还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神经衰弱。
2.人际交往困扰
我国著名的心理卫生专家丁瓒先生曾指出,大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引发的。学生进入大学后,都能体会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很多人也试图提高这方面的能力,但由于缺乏经验与技巧,在交往过程中容易出现沟通不良、社交恐怖、关系失调、人际冲突、孤独无助等情况。比如交往中,有的同学因自负而不屑交往,有的因性格孤僻、恐惧、地方语言差异等原因而不能交往,从而陷入孤独、封闭的境地;也有的同学虽然是主动去交往,但在人的交往关系上不懂得交往技巧、存在着偏见、误解或过分的苛求,或是对他人情感上缺乏包容、同情、理解和尊重,对他人的行为挑剔、被动或矜持,以致人际关系不协调,难以为他人接受等。长此以往的困扰使得他们出现逃避交流、性格孤僻、内向、沉默寡言、独来独往等困扰,从而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
3.学习问题
学习动力不足是当今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其原因可能各有不同,如有的同学对录取的专业不满意,有的同学对大学生活感到失望,有的同学抱着“六十分万岁”的念头,还有的同学因承受了十几年的高考压力产生了对学习的厌倦等等。加上大学的管理方式、讲课方法、学习进度等都不同于中学,以及在大学里学习上不再总是处于优势地位等,还有的同学离开父母的管理,沉溺网络等,都会带来学生对大学学习的适应的困难,出现种种问题。主要的有对学习不感兴趣、无期待、无目标,学习不得法,考试焦虑,思想懈怠,缺乏学习动力。不会安排学习时间与计划等,出现情绪烦躁、思维钝化、头痛、失眠、学习效率低落、学习成绩下降等现象,同时也有由于专业学习的难度和同学之间的竞争压力而引发的学习障碍。长期的学习问题困扰之下,学生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4.毕业就业问题
如何选择发挥自身的潜能、满足个人兴趣、适合个人发展的工作,是每位大学生最忧心的问题。随着高校毕业分配制度的改革,原有的计划体制下的毕业分配已由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自由择业所替代。有些同学由于对自己不了解,对职业不熟悉,对工作岗位知之甚少,对走上社会缺乏心理准备,对择业渠道不通畅,历年就业难,就业压力大等问题,产生恐慌、忧虑、恐惧等心理冲突和心理问题。如有的同学面对五花八门的招聘单位与条件不知所措,有的不知如何恰当地自我推荐,有的对社会各种现实不能正确地分析产生逃避、退缩心理。还有的眼高手低,怕累怕苦,没有责任心,挑三拣四,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由此产生一系列就业压力,容易产生焦虑、恐慌、悲观等心理。
5.两性问题
进入大学后时间充裕,大学生性机能的成熟,性意识的觉醒,性心理的发展,以及大学生活创造了男女生很多交往的机会,所以向往爱情同学常常会进入恋爱的实践中。但由于缺乏经验的指导,有些同学出现了单相思、被动卷入恋爱、多角恋爱、失恋性冲动、性自慰等苦恼,有的甚至为此而心理异常。如有的女生面对男生的约会不知如何应对而苦恼,有的同学因看到别人有恋人而自惭形秽,有的因失恋而轻生,有的因性需要不能满足而烦恼,有的因自以为的性器官缺陷而对生活失去希望,还有因为失恋过度悲伤颓废甚至产生自杀心理等等一系列问题。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心理问题的存在,会直接对大学生学习及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如果得不到有效疏导及治疗,大学生的一生都有可能受到影响。因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予以分析,找到其产生根源意义重大。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内因即外因相结合的观点予以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因素也不外乎两种,一是内部因素,主要指个体自身认知及自身发展情况对其心理造成的影响;二是外部因素,就是来自于个体生活的周边环境对其心理造成的影响。
1.个人生理因素
影响大学生个体生理因素包括个体遗传因素和躯体疾病或生理机能障碍。遗传因素。一般而言,人的心理活动是不能遗传的。但是,一个人作为身心兼备的整体,与遗传因素的关系又是十分密切的,尤其是一个人的气质、智力、神经过程的活动特点等,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更为明显。众多调查研究和临床观察表明,在精神病患者的家族中,患精神发育不全、抽风发作、性情怪僻、躁狂抑郁等神经精神病或异常心理行为表现的人的占相当比例。如内分泌机能障碍中,最突出的如甲状腺机能紊乱、机能亢进时,往往出现敏感、暴躁、易怒、情绪冲动、而肾上腺素分泌过多会引起躁狂?Y,而肾上腺素分泌过少会引起抑郁症。
2.个体心理因素
根据心理学知识,个体的心理品质一旦形成,就会影响以后的心理发展和变化。个体的心理因素主要可以从认知、情绪和个性等方面进行分析。随着传播媒介手段的日趋丰富,一些格调低下、观念错误的书籍、报刊也充斥市场,这些也对求知欲强但辨别力弱、崇尚科学但欠辨证思维的大学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在不同程度上妨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应引起政府及教育部门的重视。另一方面,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毕业生逐渐由长期以来国家统包分配转向自主择业。在这种靠自己独立地谋取职业和通过多种渠道就业的新形势之下,面对激烈竞争的人才市场,部分学生感到难以适应。同时,在当前分配制度转轨过程中,有的学校还未能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再加上社会和就业市场存在的各种不正之风,引发出为数不少的与择业有关的心理和社会问题,并不同程度地干扰和影响了高校的教学秩序以及在校学生的正常学习。神经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和精神长期处于压抑状态是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而一旦他们的这些努力不能取得其预期的结果时,心理疾病发生的概率就会更大。 影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外部环境因素极为复杂且多面,涵盖了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以及社会大环境等多个维度。这些环境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得他们的心理状态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首先,学校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其环境的好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学校的教育条件、学习条件、生活条件以及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都是构成学校环境的重要因素。例如,学校的学风是否浓厚、学习负担是否适中、教育方法是否得当等,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当这些因素处理不当时,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压抑、焦虑等心理问题,甚至引发心理障碍。
此外,家庭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心理的重要因素。家庭是个体成长的摇篮,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个体的身心发展。不良的家庭环境,如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家庭关系紧张等,都可能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同时,父母的教育方式也会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深远影响。专制粗暴的教育方式可能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而溺爱娇惯则可能使孩子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同时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为他们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
社会因素也是影响大学生心理的重要方面。社会的变化、生活节奏、社会风气等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也逐渐加大。他们需要面对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学业压力等多重压力,这些压力可能导致他们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此外,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也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社会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综上所述,影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外部环境因素多种多样,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在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时,我们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调适、辅导或治疗。同时,我们还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相关对策,探索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学校环境、改善家庭关系、营造健康的社会氛围等多方面的努力,我们有望为大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心理成长环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