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原因剖析
发布时间:2024-06-09 18:01所属分类:教育类期刊浏览:次
幼儿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原因剖析 近年来媒体报道的一系列幼儿教师失范行为(虐童),引起了社会和许多学者对幼儿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关注和研究。虐童事件让很多幼儿家长困惑,本与幼儿最亲近的群体,怎么就变成了狼外婆? 所谓师源性心理伤害是指教师有意或无意
幼儿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原因剖析
近年来媒体报道的一系列幼儿教师失范行为(虐童),引起了社会和许多学者对幼儿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关注和研究。虐童事件让很多幼儿家长困惑,本与幼儿最亲近的群体,怎么就变成了“狼外婆”?
所谓师源性心理伤害是指教师有意或无意的不当言行和错误教育方法对幼儿造成的暂时或永久性的心理伤害。在现实生活中,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心理伤害并不少见。为了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我们必须直面幼儿心理伤害,尽量减少和避免师源性心理伤害。
一、幼儿教师教育观念偏差
在很多人的成长过程中并没有经历过正规的学前教育,往往依托家庭教育。所以,在很多人的观念中认为学前教育就是“看孩子”。“看孩子”的最根本的目标就是“让孩子听话”;有的会使用错误的教育方法,比如剥夺幼儿正当的权益(吃饭、睡觉)、过度体罚等,导致幼儿的身心受到伤害。可以说,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偏差是造成幼儿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根本原因。
二、幼儿教师专业素养不足
幼儿教师面对的是幼小的儿童,为促其成长,只有教师有满满的一桶水而且是一桶活水,才能给幼儿倾注一杯水。但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容乐观。
(一)幼儿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欠缺
幼儿教师学历水平不同,专业知识参差不齐。高职院校注重的是艺术领域的培养,大中专院校又以专业文化学习为主,这会使幼儿教师所学不均衡。有的教师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缺乏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有的教师专业技能技巧令人生忧,对舞蹈、绘画、钢琴的熟练掌握程度不够;有的教师发音不准确……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可以影响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从而造成幼儿教师职业倦怠,进而引发师源性心理伤害。
(二)幼儿教师学历水平参差不齐
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各地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迅速崛起。这就导致幼儿教师成了缺口。各个幼儿园在招聘幼儿教师时标准不一。有些幼儿园幼儿教师的学历水平以中专职业学校为主,大专及以上学历少之又少,就算有也是通过函授进修等渠道获得学历;还有的幼儿园非专业的教师占有一定的比例。这样就使幼儿教师的整体文化水平低,知识不丰富,而且教师对幼教事业的认识不足,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没有清晰的认识。这样还增长了某些教师对幼儿教育的片面理解,他们认为只要会唱歌、画画、跳舞就可以胜任这份工作。这些都是造成幼儿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因素。
三、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
幼儿教师由于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多样化,而在诸多的角色中尤为突出的是妈妈的替代者。幼儿教师在角色转化过程中极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不愿意与幼儿接触,对幼儿表现出冷漠、厌烦,甚至是对幼儿进行恐吓、谩骂或滥用惩罚。有些幼儿教师还觉得他们的教育工作没有什么值得去做的,无法给幼儿生活带来更大的进步。这对幼儿来说没有任何教育效果。有的教师会出现自我贬损,产生无助感等。这些都将对幼儿教育工作的开展产生抑制作用。
幼儿由于年龄小、情绪性强,对来自老师的关注极为敏感。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句表扬可以让幼儿一整天兴奋不已;反之,一声呵斥就可能让幼儿变得胆怯、畏缩。大量资料显示,随便问一个幼儿为什么喜欢某某老师,答案并非我们想象的业务精湛、博学多才等堂而皇之的理由,而是喜欢有爱心的,态度和善的老师。可是,由于职业倦怠,不少幼儿教师把工作中的压力转移到幼儿身上,面对幼儿态度粗暴、生硬,给幼儿身心发展造成了伤害。
四、幼儿教师母性文化底蕴不足
一个人的母性,不是由生理结构决定,也不是一出生就表现出来的,往往是在有了孩子之后散发出来的。而在幼儿教师队伍当中,绝大多数是年轻的教师,他们还没有孩子,母性表现不充分。母性是女性群体当中一种本能的反映,但我们的文化会对此有一种推动作用。重视我们的母性文化,让我们的幼儿教师将其内化,幼儿师源性心理伤害就会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