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丰文化网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合作期刊 > 教育类期刊 >

浅谈环境心理学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4-08-18 10:04所属分类:教育类期刊浏览:

浅谈 环境心理学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影响 引言 环境是作用于一个生物体或生态群落上,从哲学意义上讲是研究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信息环境之间的关系。人们使用空间的过程其实就是事物与人之间的交流过程。室内空间设计的第一原则就是要以人为本,人的心理行为

浅谈环境心理学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影响
引言
  环境是作用于一个生物体或生态群落上,从哲学意义上讲是研究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信息环境之间的关系。人们使用空间的过程其实就是事物与人之间的交流过程。室内空间设计的第一原则就是要“以人为本”,人的心理行为是空间设计与环境设计的重要依据。作为室内设计师,想要完成一个出色的设计作品,就要遵循这个重要原则,深入了解环境心理学对室内空间的影响,从人与空间交流的情感出发,遵循其中的设计规律。
  1环境中人的心理与行为
  环境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及行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从人的行为和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人和环境之间的最优化。而且人与环境总是会通过某种相互的作用来达到一种平衡并且希望在这种平衡中使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走向进步和完善。当我们处于某一环境中会因该环境的不同氛围而有不同的心理感受,从而会促使我们做出不同的行为,同样的空间如果装饰成截然不同的环境就会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由此可知环境对人的心理与行为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1.1安全性。
  安全性是指一种具有依托的安全感。当人们在公共空间活动时从心理感受来讲并不是越开阔越好而通常会选择可以依靠可以遮挡可以有所依托的物体,因为这样会有足够的安全感身处其中从而不会使自己感到恐慌,所以当人们不论处于何时何地都需要有一个能受到保护的空间。如今,室内空间设计中所做的全封闭空间以及半封闭空间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空间。
  1.2领域性与人际距离。
  人际距离主要分为亲密距离、安全距离、社会距离和公众距离四种。亲密距离指的是关系非常亲密的人在交往时彼此的距离,但这种距离在公共场合会让其他人感觉到强烈不安,安全距离适合亲戚朋友日常熟悉的人群交谈言欢,社会距离常用于非个人的事物接触如同事间商量工作等,公共距离则是距离较远交流时的方式,这个时候人们无法观察到细部信息。但这四种距离也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反而会因为环境、性格、职业和文化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差异造成人际距离的适当变化。
  1.3私密性。
  私密性是指对交往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和控制。它表现了人与空间之间的心理约定,同时私密性也有助于建立自我认同感的作用,私密性在室内设计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在任何空间都要提供适合的私密范围供人们活动,即使是人们离不开的居住环境同样如此。而像餐厅这种公共场合在设计时设计师都应该考虑到私密性因此在布置餐桌餐位时会利用置物架、植物、隔断等软装饰产品起到遮挡分离的作用。
  3环境心理学对室内设计的影响
  环境心理学对室内空间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色彩、材料及光影三个方面。
  3.1色彩对心理环境的影响。
  眼睛总是人们观察事物,感受环境的第一个器官,从视觉角度来说,在某一特定环境中最先感受到的便是色彩,当人处于某一室内空间中经过对看到的色彩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对人的视觉审美、情绪及工作效率都有影响。对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觉,色彩联觉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即色彩在空间设计中就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色彩比形状更能引起人的视觉反应,不仅如此,它还会对人的心理与情绪产生直接影响,是因为视觉的感知是人体感知器官中最主要的感觉。
  3.2光影在心理环境中的影响。
  在人们的居住环境中,光作为视觉感知的基础能够使我们感受到色彩的冷暖、判断空间距离的远近以及辨别物体的大小等,所有这些感受都是光通过视觉这些感受是通过视觉作用于人的感知系统所产生的反映,与此同时,光的反射、折射等物理现象既富有动感又具有非凡的表现力,也因此能创造出多种多样的环境气氛来激发出人的各种心理反应。
  3.3材料在心理环境中的影响。
  材料的使用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每一种不同的材料都有不同的色彩以及质感,又能够构成具有不同特色的装饰细部,因此在创造空间时对使用的材料选择和对材料的处理方式十分重视,不同材料的纹理都会给人不同的感受,例如石材就会给人一种沉稳踏实的感觉,而木材则会让人觉得温暖柔和的心理感受。
  4结语
  环境心理学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在近几年的时间里发展的越来越迅速,也被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所应用和遵循其中的原理和规律,不同的空间设计也会有不同的所采用的环境心理学的原则。在其他的空间则会更多的考虑私密性,在一定的区域和时间范围人们是不希望被打扰或妨碍的,所以环境心理学在生活及室内设计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90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探析
下一篇:角色转变视角下退休老年人心理困境的社区干预路径探讨

投稿方式: 邮箱: QQ1:3477019158
QQ2:2137681981@qq.com
投稿时邮件主题请写明文章名称+作者+作者联系电话
咨询热线:
客服QQ: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李编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张编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冯编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孙编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聂编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刘编辑
中国硕博论文网 中国硕博论文网多年专注服务发表 咨询QQ:QQ1:3477019158
QQ2:2137681981
我要发表期刊
业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