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发布时间:2024-10-06 17:43所属分类:教育类期刊浏览:次
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竞争日愈激烈,对很多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和负面情绪,由此所引发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长远发展,更关乎到到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因此,在社会经济
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竞争日愈激烈,对很多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和负面情绪,由此所引发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长远发展,更关乎到到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因此,在社会经济高速运转的情况下,要以解决大学生的就业最为首要任务,面对着“就业难”的问题现状,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及时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引导他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社会的就业竞争。1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现状
首先,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很多大学生都具有强烈的心理优势,对自己的就业都存在较高的期望,认为自己是大学生,有丰富的知识和文化水平,起点比别人高,可以足够找到一家薪资和福利待遇高的企业。虽然大学生与社会青年相比,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但在求职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等,经常会遇到坎坷和不顺,由此产生了极大的心理负担和自卑心,缺乏一定的信心。
其次,应聘是就业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在应聘过程中,很对大学会存在焦虑的心理和紧张的状态,导致影响了自己的正常发挥,未给用人单位留下良好的印象。而且,在寻求岗位的过程中,很多大学生没有对当前社会就业现状进行清晰认识,缺乏明确的就业目标,盲目的参加招聘会、投简历,还有的对自己缺乏自信心,总是轻易地就否定自己的能力,不敢去求职,害怕去面试,更增加了自己的焦虑心理。
2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因素
在大学生的就业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如学校、社会乃至自身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特别是处在邻近毕业的前半年这一阶段内,容易产生消极心理和负面情绪,从而陷入迷茫。第一,大学生通常对自身没有客观的评价,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只是过分追求高标准和高薪资,造成了“高不成,低不就”困境。且当前的很多大学生缺少抗挫折能力的磨练和良好的自我心态,在求职应聘的过程中,一旦遭遇挫折,就会选择逃避,从而错失了机会。第二,近年来,我国高校的招生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但却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如部分专业课程的设置无法与社会岗位的招聘相结合,且很多高校在课程内容上存在缺失,覆盖面小,使得学生在学习专业科目时,无法结合社会实际情况,知识发生了脱节,达不到社会发展的高水准和企业对专业知识岗位的需求,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发展优势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的就业增加了难度。
3 改善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的对策
3.1 对高校专业结构进行改革
各大高校应立足于当下,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进行分析,优化专业结构,合理的设置专业课程,并与社会的人才需求相结合,不断的与时俱进,以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和时代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高校应结合自身的教学特色,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前提,着重培养大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而对于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的心理影响等问题,需要采用系统的教学方法,做好对学生就业心理的疏导,并与教学工作不断结合、不断完善。
首先,在大学生初入学校起,就应当提前开展与社会就业相关的课程、心理讲座等,培养学习生活的积极性,对自我有正确的认知,并对自身的未来发展制定明确的规划,并为之努力,尽可能的为将来的求职扫清障碍。其次,针对即将毕业的学生应进行系统的求职思路指导,并培养学生的专业技巧,并定期开展心理咨询等相关课程,及时的对心理焦虑的学生进行疏导,消除其负面心理。
3.2 建立完善的就业保障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国家应根据当前的社会形势,制定科学的经济发展战略,并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府也要对就业规划进行合理的制定,不断的增加就业岗位,以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求。此外,政府应当对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引起重视,努力缩小城乡差距,鼓励大学生到经济落后的地区就业,缓解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竞争压力。
3.3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大学生自主创业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就业压力,因此,政府应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资金上的支持,以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同时,大学生应该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努力克服依赖心理,培养独立自主的创业意识,为自己的就业拓宽道路。
4 结语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会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还会对社会的繁荣和稳定造成影响。因此大学生应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以严格的高标准来规范自身的行为。高校也要对就业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为就业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并不断完善教育机制,为社会培养心理素质和专业素质都过硬的应用型人才。
上一篇:浅析斯顿夫的心理学理论
下一篇:优秀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分析及应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