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丰文化网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合作期刊 > 教育类期刊 >

浅析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发布时间:2024-10-19 15:09所属分类:教育类期刊浏览:

浅析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近年来,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各高校通过设置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或研究机构,成立各种学生社团和心理健康组织,设置班级心理委员,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度。但

浅析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近年来,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各高校通过设置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或研究机构,成立各种学生社团和心理健康组织,设置班级心理委员,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度。但是,由于我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研究起步较晚,存在研究力量薄弱、心理教育工作者队伍自身专业素质不强、预防意识淡漠以及缺少主动介入等问题,高校针对贫困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对滞后。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关注贫困大学生,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这是当前贫困生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贫困大学生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
  1.大多数贫困大学生自立自强,但自卑心理较重,不敢正面迎接竞争。虽然这些贫困大学生学习成绩优秀,门门功课领先,但是他们的自我评价偏低,性格自卑,社交能力差,喜欢和家庭条件相当的同学交往或者独来独往。面对学校各种选拔比赛,这些同学尽管成绩优秀,但是很少走上台主动参加竞争。
  2.贫困大学生中有一部分同学存在偏执、极端的状况。这少部分同学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通常会垂头丧气,缺少对事物全面理性的分析,固执地把失败结果强加在自己身上,对自身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事物的判断“非白即黑”,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缺少中间过渡环节。
  3.大多数贫困大学生经常产生不良情绪,比如过度焦虑和抑郁。贫困大学生容易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过度解读,且以悲观消沉的心态看待和解决问题,经济的贫困带给他们更多精神上的焦虑、生活上的选择困难以及心理上的抑郁等问题。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贫困大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基础。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的外部大环境中,拥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以正常的心态适应和立足社会,以正确的手段参与社会竞争,以正确的方式生存的重要前提。没有健康的心态,拥有高学历、丰富知识储备的贫困大学生在适应社会环境时可能出现各种问题,有可能给社会和他人带来一系列潜藏的危险因素。
  2.改变贫困大学生心理现状的需要。大学是人生中最关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个体的基本个性逐渐成型,他们在人际交往、社会认知、自我评价、职业选择等方面面临着挑战和机遇,承受着外界环境带来的压力,常常处于自我加压的高压学习生活状态,他们对未来不免恐慌和束手无策。
  3.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的需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除了必要的知识技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情商等变得更加重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快节奏的生活和高效率的生产要求人们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抗压能力、抗挫能力和心理自我调控能力。
  三、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成立心理咨询室,专门研究贫困生心理特征。近些年,我国高校已越来越重视对贫困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数高校成立心理咨询室,由专业心理教师对前来咨询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进行心理健康辅导。这种方式对于学校提早了解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苗头,未雨绸缪对症下药提出解决办法,及早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治疗,保证贫困生健康成长,维护校园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建立动态档案,跟踪贫困生心理变化。很多高校在新生入学之初就进行贫困大学生心理测试,并且科学分类建立贫困大学生心理档案。这是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大突破和创新。要保证心理档案的连续性和科学性,保持档案的动态性,贫困生的心理状况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保持每学期进行一次跟踪测试,遇到学校或社会发生重大事件时有必要增加测试,以追踪贫困生心理变化轨迹,特殊情况下有必要开展应急心理辅导。
  3.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当前,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开设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另一种是以少数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前者是高校普遍采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以全体学生为辅导教育对象,着眼在防患于未然,提升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和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4.精神上关怀激励。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对贫困大学生的精神关怀和激励,使他们摆脱经济贫困带来的心理问题,帮助树立自强自立的意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正确面对逆境,在困难面前不退缩,积极面对,勇往直前。
  5.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要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优良和谐的校园环境影响人、塑造人,有针对性地为贫困大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一是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为贫困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要通过经济资助等方式,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贫困大学生是否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不仅关系到他们的未来、原生家庭和各自家庭的未来,更关系到社会是否安宁和谐,我们能否实现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最终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否能够全面实现。
 


上一篇: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与提升方式
下一篇:基于心理学专业视野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考量

投稿方式: 邮箱: QQ1:3477019158
QQ2:2137681981@qq.com
投稿时邮件主题请写明文章名称+作者+作者联系电话
咨询热线:
客服QQ: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李编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张编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冯编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孙编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聂编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刘编辑
中国硕博论文网 中国硕博论文网多年专注服务发表 咨询QQ:QQ1:3477019158
QQ2:2137681981
我要发表期刊
业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