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丰文化网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合作期刊 > 教育类期刊 >

儿童单纯性肥胖心理行为特征探讨

发布时间:2024-12-01 22:23所属分类:教育类期刊浏览:

儿童单纯性肥胖心理行为特征探讨 单纯性肥胖症属于常见的营养性疾病,在儿童阶段发病率较高,且呈现低龄化趋势。儿童其肥胖对于儿童危害较大,需探明肥胖相关因素,为解决儿童肥胖问题提供参考资料[1]。当前,关于肥胖儿童心理行为特征相对较少,为此本次研

儿童单纯性肥胖心理行为特征探讨

  单纯性肥胖症属于常见的营养性疾病,在儿童阶段发病率较高,且呈现低龄化趋势。儿童其肥胖对于儿童危害较大,需探明肥胖相关因素,为解决儿童肥胖问题提供参考资料[1]。当前,关于肥胖儿童心理行为特征相对较少,为此本次研究从本辖区内小学健康体检中筛选出100例肥胖儿童和100例体重正常健康儿童作为受访对象,对两组儿童心理行为特征进行配对调查,旨在为儿童肥胖问题改善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辖区内小学健康体检中筛选出100例肥胖儿童作为肥胖组,并根据1:1配对原则随机选取100例体重正常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肥胖组儿童均符合WHO儿童生长发育评价标准关于肥胖评估标准:超过同等身高标准体质量20%以上,均为单纯性肥胖[2]。配对原则为:性别相同,年龄相差不超过3个月,身高相差不超过±5%(或2cm),年级相同,学校相同,无人种差异,居住地相同,无遗传性疾病及先天畸形。
  1.2 方法
  参照Achen-bach儿童行为评定量表(CBCL0)设计儿童心理社会行为调查表,共分为11个因子,包括:有参加体育锻炼意识、每日体育锻炼时间≥30min、家属(抚养人)溺爱、人际关系良好、三餐规律、存在不良饮食习惯、进食速度偏快、经常进食量偏大、每日静坐时间>2h、对肥胖焦虑[3]。经预调查试验显示:本调查问卷重测信度为0.81(P<0.01),Cronbach’sα系数为0.89,信效度良好可靠。采用调查问卷对两组儿童及家属(抚养人)进行调查,由专职人员指导填写问卷,并当场收回,两组问卷有效率为100%。
  2.结果
  肥胖组儿童有参加体育锻炼意识、每日体育锻炼时间≥30min、人际关系良好、三餐规律、进食速度偏快、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肥胖组存在不良饮食习惯、家属(抚养人)溺爱、经常进食量偏大、每日静坐时间>2h、对肥胖焦虑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3.讨论
  肥胖对儿童健康的危害不仅是营养失衡与阻碍生长发育,而具有社会意义的是出现胰岛素抵抗、糖调节紊乱并发展为2型糖尿病,由于脂质代谢障碍引发高血压、心脏功能受损、脂肪肝,以及睡眠呼吸障碍、社交障碍和抑郁症等多方面器质性及心理性危害。肥胖对青春期儿童,尤其是女孩影响明显,表现为自我认知较同龄同性别儿童为低,如对自己体形外表、与同伴交往技巧乃至运动能力等方面都较突出,并最终伴发严重的心理障碍,成为社会性公共卫生忧患。
  儿童肥胖的发生是个体遗传基因和环境之间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喂养方式、膳食结构、进食习惯及儿童自身中枢神经一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在发展成肥胖症上有重要意义。食欲旺盛、食量大、不定时进食、随意吃零食、喜吃富含油脂和高淀粉类食物以及对肥瘦肉都有偏爱是发生肥胖症的重要原因。在发生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中,遗传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流调表明,双亲都肥胖者其子女有70%的概率成长为肥胖,单亲肥胖者其子女有40%概率出现肥胖。而环境因素,如家庭食物结构特点、摄食习惯、户外活动量、成员性格、饮食文化背景,特别是双亲对食物的偏好及趋向,都是在遗传基础上有重要的相关协同发病的因素。婴儿期以配方奶为载体的过庋喂养是随后发展成肥胖儿童的重要前导,在婴儿体重显著增加的同时,体内脂肪细胞数及其含脂量也大大加多。
  儿童单纯性肥胖不仅对于个体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而且易导致儿童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成人疾病发生,肥胖儿童成年后肥胖率也偏高,因而必须及时改善儿童肥胖状况,保证儿童健康成长[4]。心理行为是影响个体生理机能的重要因素,因而从儿童心理行为特征入手,分析儿童肥胖问题具有重要研究价值[5]。但是,目前关于肥胖儿童心理行为研究较少,故本院采用配对调查研究方法,对肥胖儿童心理行为进行特征总结分析。经研究发现,肥胖组儿童有参加体育锻炼意识、每日体育锻炼时间≥30min、三餐规律、进食速度偏快、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每日静坐时间>2h、存在不良饮食习惯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可知肥胖儿童较正常儿童缺乏体育锻炼意识,存在每日体育锻炼严重不足,三餐规律性较差,进食速度偏快、进食量过大,而这些不良心理及行为习惯可促使肥胖产生加重,必须及时控制。
  本次研究对于肥胖儿童的心理社会行为研究发现,肥胖儿童人际关系良好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肥胖组家属(抚养人)溺爱、对肥胖焦虑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可知家属(抚养人)溺爱和人际关系不佳与肥胖存在一定?P联;同时肥胖儿童也存在较高的肥胖焦虑现象,提升应该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引导肥胖儿童正确认识肥胖,走出去参加体院锻炼,改善人际关系维持能力,促进健康体魄的形成。


 


上一篇:医疗器械设计中的心理学要素
下一篇:老年心理障碍个案探讨与诊治

投稿方式: 邮箱: QQ1:3477019158
QQ2:2137681981@qq.com
投稿时邮件主题请写明文章名称+作者+作者联系电话
咨询热线:
客服QQ: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李编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张编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冯编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孙编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聂编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刘编辑
中国硕博论文网 中国硕博论文网多年专注服务发表 咨询QQ:QQ1:3477019158
QQ2:2137681981
我要发表期刊
业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