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物理有效课堂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3-02-23 19:39所属分类:教育类期刊浏览:次
试论初中物理有效课堂的建构 有效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教师教学思维活动模式的效仿行为。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真正实现师生共鸣的有效途径,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双边关系,他们才会付出情感与意志的努力来效仿教师的思维,响应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课
试论初中物理有效课堂的建构
有效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教师教学思维活动模式的效仿行为。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真正实现师生共鸣的有效途径,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双边关系,他们才会付出情感与意志的努力来效仿教师的思维,响应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课堂教学才有效果。如果他们无动于衷,对问题毫无反应,那就只能证明我们教学处在无效的状态。因此,只有建立双方的信任机制,彼此相互关心与爱护,我们才有可能实现对他们有效的指导,真正使其“亲其师”而“重其道”。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德国科学家雅思贝尔指出:“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不能触及学生心灵与情感的教育就不是深刻的教育。”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应善意地去信任和理解学生,彼此信任、彼此心灵相通对于教学极为重要。当我们尊重学生,他们才会把批评理解为关心与帮助,把表扬理解为肯定和鼓励;相反,他们不接纳我们时,批评常被理解为歧视和“挑刺”,表扬被误认为对其讨好。因此,物理教师除了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知识与技能为社会创造财富,获取物质生活的来源与满足精神需求之外,还要承担起“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的职责。物理教师不仅要忠诚于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更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职业操守和教学技能。我们应在整个教学过程发挥自己“大树”的作用,一方面发挥好转化、净化、光合反应的作用,释放氧气服务我们的学生;另一方面在释放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壮大自己,并从学生身上获得滋养,共同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为此,教学应体现民主性原则,改变以往师道尊严的观念,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清除学生的紧张与顾虑,使他们思维活跃、敢于提出问题。要把学生看成自己教学活动的合作者,尊重他们的人格,倾听他们的观点与意见,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求同存异,在求疑中发展,在立异中创新,形成良好的质疑习惯以及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物理课堂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
常言道:“学启于思,思源于疑。”发现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和动力。物理教学情境就是提出一些具有概括性的问题,与学生原认知结构产生内部冲突与矛盾,从而引发学生对问题情境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基于如下的三个原则:基于激发兴趣,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基于物理学习内容。例如教电学部分,学生在学习使用电压表、电流表时,老师可以进行这样的情境创设:“电压表为什么可以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而电流表为什么不能?”诸如此类的教学情境会引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极大兴趣。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物理教学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基于学生的生活,以学生的生活世界作为创设问题的依据,一切从学生现有的知识与经验出发,突出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是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良好途径,但不宜过多地应用,还得把它正确地引导到教学内容上来。义务教育中的物理教育有其基本的定位,即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及其学习方式的转变。情境的创设,一要结合学生成长的地域、社会、家庭环境特点,二要利用中学阶段学到的物理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纪律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障,没有纪律,教学将无法进行,纪律是实现教学效率的目的之一。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纪律对学习、生活、工作过程的约束作用,在纪律的环境下,群体活动会更加有序、高效;其次是与学生共同协商、约定参与探究活动的方式和规则,形成守纪的意识和习惯。采用了合作式的学习方式,要强调集体智慧的作用,实行责任分工,分组探究策略,以问题为驱动,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方式,按照学生的学业成绩、动手能力、认知风格、性格性别等因素进行分组,一切以可控和可操作性为依据,规模4~6人之间;各小组设组长一名,强化管理,小组成员各自担任主持人、实验人、记录人、报告人、评价人等角色。此外,教师要加强专业引领,实施有效指导。
上一篇:培养良好习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下一篇:浅谈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