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自我心理调整研究
发布时间:2023-09-10 20:20所属分类:教育类期刊浏览:次
大学新生自我心理调整研究 大学生心理调整是初入大学的学生在大学生活的开始阶段需要在心理方面完成适应大学环境的改变而提出的任务。自我心理调适以解决心理不适,提高适应能力为目的,是实现角色转变和环境适应的重要手段。 一、大学新生面临的心理适应问
大学新生自我心理调整研究
大学生心理调整是初入大学的学生在大学生活的开始阶段需要在心理方面完成适应大学环境的改变而提出的任务。自我心理调适以解决心理不适,提高适应能力为目的,是实现角色转变和环境适应的重要手段。一、大学新生面临的心理适应问题
1.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许多大学正在发展中,无论软、硬件都存在一定不足。由于社会对大学的美化,许多同学入学前对现实社会以及大学生活不了解,把大学生活想象得过于完美,对大学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和过高期望。一旦进入大学,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不完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与期望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而产生失望感,情绪极低落。
2.学习方面的不适应。多数大学生高中时是尖子生,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夸奖、同学羡慕,自我感觉良好,习惯了优势地位。进入大学后,人才荟萃,群星灿烂,学习上的优势会削弱或消失,从“鹤立鸡群”变成“平庸”之辈,这种地位的变化越强烈,心理落差越大,产生自我评价失调。一些学生心灰意冷,产生强烈的自卑感,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
3.生活方面的不适应。许多大学新生依赖心严重,自我调节能力差,虽然有着强烈的独立愿望,但由于缺乏生活独立的经验和能力,面临陌生的校园、生疏的新群体,一筹莫展,于是出现了失眠、食欲不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反应以及烦躁、焦虑、颓丧等心理问题。
4.人际交往的不适应。大学新生以往与人交往和相处的机会较少,相对缺乏经验。并且,新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接受的是无条件的爱,初入大学,他们更需要适应平等互惠的情谊关系,而这种关系不是按图索骥地学习就能掌握的,不是立竿见影的,这种关系建立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因此,大学生对人际关系的适应远比对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适应困难得多。有的人情感得不到及时沟通和表达,加之远离父母原本就有一种孤独感,致其出现了人际关系不协调的现象,由此产生压抑、孤寂和烦闷抑郁的心理。
二、大学新生自我心理调适方法
1.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一是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二是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三是提高自身思想境界,树立科学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
2.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大学生活是集体生活,又是独立生活。既不能把自己孤立起来,凡事独来独往,也不要过度依赖父母或他人的帮助。
3.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语言、个性、生活环境有较大差异。新生应以“忍”为纲,进退适宜,包容待人,自我中心主义是宿舍集体生活的大忌;要善于辨别朋友,向优秀同学靠齐,勿交损友;在交往过程中,保持诚实、宽容和谅解,学会主动沟通;要正确全面地看待每一位同学;要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和见解,并学会倾听。
4.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发展社会交往。新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社团的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更好地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通过发展社会交往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的内心世界。
5.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大学与高中学习大有不同。大学教师讲课一是介绍思路多,详细讲解少,多媒体教学,授课进度比较快;二是大学课中抽象理论多,直观内容少;三是课堂讨论多,课外答疑少;四是参考书目多,课外习题少。大学生应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循着自己所好深入研究,去构建知识网。
6.加强自我心理调节。新生要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学会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7.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
8.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在必要时应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
上一篇:心理健康教育与建设和谐校园的研究
下一篇:从旅客心理学论提升船舶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