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大学班级中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创立
发布时间:2023-10-21 10:33所属分类:教育类期刊浏览:次
初探大学班级中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创立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许多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出现是由于个体心理危机产生后没有得到及时的发现和干预,长时间的积压导致的。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探索出了
初探大学班级中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创立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许多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出现是由于个体心理危机产生后没有得到及时的发现和干预,长时间的积压导致的。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探索出了一套班级中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建立模型。一、建立学生个人心理档案
结合开学初学校对学生的心理测试结果,为每位同学增加施测16PF或者SCL-90。将测试结果分为四类:1.严重,对于测试结果显示为严重级别时,及时与学校心理咨询部门联系,做进一步诊断或转介专业机构。2.中度,对于测试结果显示为中等程度的学生,平时重点关注。3.轻度,对于测试结果显示为轻度的学生,平时积极关注,鼓励他们多参加一些活动。4.无明显显示,对于该部分学生可以放松关注。为每位学生建立个人心理档案。心理档案的内容包括:学生个人信息,家庭出生背景,心理测试试题,问题学生登记表,问题学生帮教记录,异常行为记载表等。
二、建立班委预警机制
(一)设立班级心理委员职位
根据班级学生人数,按心理委员与学生比例为1:15的比例设置。心理委员按主动报名,民主竞选的方式产生,名额不足时,可以由主要班委干部兼任。评奖评优可以向心理委员倾斜,以调动心理委员主动去学习心理学知识,主动帮助身边的同学。
(二)定期召开心理委员交流培训会
每周星期天下午心理委员相聚一起,以座谈会的形式相互交流自己新了解到的心理学知识以及向辅导员请教遇到的问题,辅导员就心理委员提出的问题进行培训,如果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辅导员及时请教相关专业人士,及时将解决方法告知心理委员。
(三)建立心理委员汇报制度
按实际情况对班级中心理测试结果严重程度合理搭配分组。心理委员每天了解小组成员的心理动态,实行日报制。一旦发现有学生异样行为的产生(如情绪变化,夜不归寝,连续旷课等),心理委员及时上报辅导员,辅导员收到报告后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做出初步诊断,对于轻微者及时疏导,对于严重者及时上报学校心理咨询部门,并配合相关人员做好咨询方案和咨询活动。
三、定期召开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每学期就大学生中常见心理问题举行一至两次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就学生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及预防措施进行讲解。培养学生学会自我调解和自我预防不良心理现象的产生。
(一)让学生了解心理问题的基本产生原理。心理问题的产生都是有一定前因的,通过专题讲座让学生学会发现自己和身边的潜在心理问题。达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干预的效果。
(二)让学生学会简单心理问题的预防干预技巧。心里预防和干预仅仅依靠班主任一个人,如果教会学生进行早期心理干预的技巧,可以大大缓解班主任的压力,同时也能有效的防控隐性心理问题的发生。
四、关注特殊群体
对于易感人群,高度关注。调查表明单亲家庭的孩子性格孤僻,缺乏信任感,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现象;独生子女性格孤傲,争强好胜,攻击心理较强。另外,对于因心理危机而休学的学生申请复学后,要帮助该生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引导同学避免与其发生激烈冲突。同时安排心理委员对其秘密关注,了解其心理变化情况。班主任应定期与其谈心,并通过周围其他同学随时了解其心理状况。
五、关注各年级阶段的心理变化
根据青少年性成熟的阶段性特点,大学各年级阶段会有不同的心理状况产生。大一学生较易产生的心理问题有:1.大学新环境不适应;2.攀比心理;3.对高中朋友及亲人的思恋,思乡情结;4.学习方法的不适应。大二,大三学生较易产生的心理问题有:1.恋爱问题;2.友情问题;3.评奖评优争权夺利问题;4.人际关系问题;5.网络成瘾问题;6.学业压力问题。大四较易产生的问题有:1.就业压力;2.考研压力;3.友情离别问题;4.恋爱问题。
通过实践证明,通过这套班级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学生,并且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乐观的心态,将心理疾病扼杀在摇篮里。同时也为学校心理危机干预部门减轻了负担,让他们更有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讲座。
上一篇:浅谈体育课堂教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下一篇:班级管理中不容忽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