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的教学应重视学生的心理特点
发布时间:2023-11-23 18:56所属分类:教育类期刊浏览:次
外语的教学应重视学生的心理特点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注意并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就能够为争取最佳教学效果创造条件。笔者在教学中有以下体会。 一、教学要注意学生的注意特点 学生在刚开始学习专业外语时,接触的是新学习环境,学习的是新知识,他们感
外语的教学应重视学生的心理特点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注意并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就能够为争取最佳教学效果创造条件。笔者在教学中有以下体会。一、教学要注意学生的注意特点
学生在刚开始学习专业外语时,接触的是新学习环境,学习的是新知识,他们感到新鲜,表现出求知欲高、劲头足,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他们的新鲜感就没了。随着教学的深入,部分内容枯燥难懂,缺乏吸引力,容易造成学生精力分散,注意力不集中,表现出注意的稳定性差。还有的学生听课跟不上教师思路,遇到问题不会跳“障碍”,表现出注意的转移能力弱。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中应注意:
(一)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避免空洞单调。教学中可适当运用生活实例,并穿插国外文化,多使用形象教学,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提高学生兴趣。
(二)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学形式可活泼一些,讲授要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使学生听得懂、好理解、有信心。
(三)教师的讲解要精炼,注意运用课堂语言艺术。每个问题的讲解时间不宜过长。讲授中要安排间隙让学生讨论、练习、记笔记,以保持学生注意的稳定。
(四)要增加师生对话次数和时间。激发学习兴趣,增加学习实践的机会,更好地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教学要注意学生的记忆特点
语言是一门基础知识,包括相关的文化、习惯及语法、词汇等,由于国内语言环境不是很理想,不少课程又抽象难懂,教学时间也比较紧,学习增加了难度。有的学生不愿搞不必要的艰苦记忆,造成有些该记的记不住,该熟练掌握的掌握不好。还有学生只会机械记忆,学习方法不灵活,影响学习质量。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中应注意做到:
(一)在备课中要认真吃透教材。主要是找准教材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在联系,结合文化特点和其他相关知识,以便学生系统学习、系统掌握。
(二)对习惯用法、语言教学、方法技巧的讲授,要注意提出规律性东西。对相近内容要搞对比讲解,便于学生在理解的前提下加强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促进理解。
(三)认真考虑重、难点内容的教学方法。突出讲解的教学过程,周密安排课堂笔记,力求精练,抓住实质,以便学习、理解与记忆。
(四)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在学习新知识后,应注意组织形式多样的复习(课后复习、课前复问、一日一题讨论、学习小组对抗等),以巩固所学知识。要引导学生摸索有意识记忆的方法,并为他们提供详尽的资料。
三、教学要注意学生的思维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及文化教育的深化,学生的文化素质、智力水平都有了明显提高。他们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他们对相关知识缺乏了解,因此不少学生在思维方面的能力没有能够很好地发挥出来,表现出学习中缺乏丰富的想象力和思维的主动性,不善于动脑。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中应注意做到:
(一)在教学中一定要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讲授中注意帮助学生扫清重点、核心内容的外围“障碍”,而“堡垒”(只重点、核心内容)要让学生自己体会。
(二)要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提倡教学相长。教师应认真总结开展启发式教学方法的经验,学生应注意摸索积极思维的学习方法,并及时进行交流。
(三)课堂上注意运用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启发学生思维。要保护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注意从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具体化、系统化等方面锻炼学生。
(四)在复问、复习、作业、考试中,要增加阅读、听力、口语的比例,培养和锻炼学生综合语言能力。课外教学活动中要把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四、教学要注意学生技能形成过程的特点
学生的技能形成,是指学生掌握语言要素、发音方法及语气。在技能形成过程中,学生具有入门快、深入慢、错误多的特点。这是因为刚开始接触外语时,学生感到新鲜、有趣、爱讲爱说、接受快,但经过一段练习后,学生感到内容单调重复、枯燥无味,缺乏练习的主动性,甚至出现倒退现象。针对学生的上述特点,在教学中应该注意:
(一)认真研究语法、精读、口语等类型科的教学方法,在联系实际上下工夫。对技能形成,要按语种特点要求学生,避免学与用脱节。
(二)注意掌握学生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发现他们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三)认真归纳技能形成的方法技巧,注意在课堂和课外组织交流经验,适时开展竞赛,缩短技能形成时间。
(四)会话练习的组织要科学合理,不能长时间中断,练习量要适度,可以先少后多,然后再少,后面的少是往“精”上过渡,以提高技能形成的质量。
上一篇:网球运动员不良心理状况及其调整
下一篇:试论从小说《项链》看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