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从小说《项链》看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发布时间:2023-11-23 19:12所属分类:教育类期刊浏览:次
试论从小说《项链》看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断乳期是指青春期到青年初期这一年龄阶段,是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从总体上讲,心理断乳期的各种心理现象,反映了青少年心理上的进步。从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意向这一重大的变化。家长、老师
试论从小说《项链》看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断乳期”是指青春期到青年初期这一年龄阶段,是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从总体上讲,“心理断乳期”的各种心理现象,反映了青少年心理上的进步。从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意向这一重大的变化。家长、老师都要珍视孩子的这一时期,正确看待这一时期,采取欢迎的态度。技校学生特别是中等技工学校的大部分学生都经历了中考失利的挫折。我们在与以女生为主的班级频繁接触和交流后发现:她们在进入技校这个新环境后出现的一系列如:早恋、抑郁、精神分裂、同性恋、自杀等心理问题,和她们人生中这一挫折有着很大的关系。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很多文本中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生活范例”,给我们的教育搭起了一座平台。如果语文教师利用好教学中的资源,把握语文学科和学生心理需要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并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疏导,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有着促进的作用。这点,在讲解课文《项链》时体现得尤为明显。
一、疏导心理,以自信构架学生心灵的彩虹
职业院校的很多女生在学校生活中,自认为智力、相貌、家庭都不出众,自然得不到他人的关注,她们相较于男生,更容易呈现出对自己明显偏低的评价,她们对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没有兴趣、没有信心去参加,更极端时,有些人甚至不愿意在公共场合讲话,表现极为胆怯,这都是自卑心理在作祟。
自卑心理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能客观地评价自我,过度否认自我。夸大他人是自卑常见的心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通过对教学资源的挖掘,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使女生们既要正视自己的不足,又要发现自身的长处,不要妄自菲薄。
课文《项链》中的女主角玛蒂尔德对职校女生来说是一面可以借鉴的镜子。通过认识这个人物形象,可以让成长中的职校女生引以为戒。玛蒂尔德虽然家境不算富裕,但她有疼爱她的丈夫和温饱的生活,自身又是一名漂亮纯真的姑娘。可是她似乎没有感觉到自己拥有这一切。当她戴着闪亮的项链出现在舞会上并赢得所有人的目光时,她全部归功于她所佩戴的钻石项链。其实,舞会上她之所以成为最受瞩目的女性,是因为她出众的舞姿、自信的神采以及独一无二的气质。也就是说,“项链”戴与不戴并不是关键。可见,对于一名女性而言,培养独立与自信的精神品质才是最重要的,这种内在散发的魅力与外加的妆容或饰品并没有很大的关系。通过认识这个人物形象,可以趁机引导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期的职校女生们,只有通过自身不断努力而建立起来的自信,才能真正使人散发无穷的光芒。自信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来源于积极专注的学习。
二、健全人格,以理想放飞学生心灵的梦想
相较于中学,职校学生有较多的业余时间可以“随心所欲”地支配,上网、结交朋友、参加聚会……思想单纯的女孩们也容易被他人光鲜的一面所吸引:明星们在舞台上熠熠闪光,富豪们在商场中一掷千金……而她们却没有去探索他人光鲜背后所付出的代价,于是不少职校女生开始一味地追求富裕的物质生活,生活中形成了互相攀比、爱慕虚荣的不良风气。虚荣心,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是一种追求虚荣的性格缺陷,是被扭曲了的自尊心,它的产生及强弱,与个人的心灵品质、思想修养以及个体所处的生活环境都大有关系。
玛蒂尔德生活在贫富差距巨大的资本主义社会,作为小资产阶级一员,她身陷其中,难免深受影响。向往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并不是一种错,也不可耻,而是人的本能,尤其对于一名年轻女人而言。她的错误在于,过度沉溺在这种向往当中,而不想靠自己的双手去实现。教学中要及时引导女生们明白年轻女性想要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满足,就必须多看到、多感恩自己所拥有的美好,对尚未有的并不能靠做梦或依附于他人来实现,而要经历踏实的打拼才能最终心安理得地享受。
三、锤炼心境,以积极心态强健学生心灵的翅膀
挫折是一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和压力一样。生活中的挫折无处不在,一个人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心理健康的人在挫折中会自动调节情绪,克服困难,顽强拼搏,而这种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又将进一步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职校女生常会因为物质或精神的需求遇到障碍、人际关系的紧张、恋爱不成功等原因,再加上初涉人世,对挫折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在现实中碰到不如意而败下阵来。 从《项链》文中可以看到,玛蒂尔德在丢失项链时,连找的努力都几乎放弃,这样问题永远无法得到解决。可是后来,在面对项链遗失,巨额债务的“大难临头”时,她却勇敢地选择了诚信和尊严――放弃幻想,和丈夫一起努力还债。生活赋予了她另一种粗犷的美,那就是顽强奋斗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本色。在经历了痛苦的磨炼后,她拥有了平和、自豪、坦然的心境,她得到的幸福是踏实的,由此可见,挫折并非只是消极的存在,它能让人成长、成熟,让人回归到生活的本身。课余还可以提供其他渠道对学生进行耐挫折教育,如和学生一起阅读著名人物书籍、观看英雄模范的视频影像等,并即时进行讨论或撰写观后感,让挫折成为努力的新起点和成功的台阶。
让“语文教学生活化”应成为语文教师不懈的追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且这种渗透更多的时候是隐性的、暗示的、濡染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挖掘课文中的心理素质培养因素,把握语文教学和学生心理教育的切入点,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心理得到陶冶,逐步完善心理素质。
上一篇:外语的教学应重视学生的心理特点
下一篇:浅谈消费心理学现代教育模式的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