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发布时间:2024-03-08 09:16所属分类:教育类期刊浏览:次
浅析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世界卫生组织曾明确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其中,心理健康极为重要,它是身体健康的保障,是学习进步的前提,是一生幸福的基石。同时,心理健康也是中华人
浅析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世界卫生组织曾明确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其中,心理健康极为重要,它是身体健康的保障,是学习进步的前提,是一生幸福的基石。同时,心理健康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有关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课程目标要求。课标明确规定:“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以及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品质。”作为一名历史学科教师,教学中大胆尝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一、力求营造和谐健康的课堂心理氛围
在现行的初中学科体系中,历史属“小科”,历史教师一般任教班级多,所教学生多,每班每周只有两节历史课,师生间沟通交流少。
首先课堂上要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抓住初中年段的学生心理特征,创设新颖而富于悬念的课堂导入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教学中还要注意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语调悦耳,语气亲切,使学生心情愉悦的走进历史课堂,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
其次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的新教学模式下,要善于观察学生,对学生多赏识、少责备。查尔斯?布劳尔说:“一个新的想法是非常脆弱的,他可能被一声耻笑或一个呵欠扼杀,可能被一句嘲讽刺中身亡,或者因某位权威人士皱一下眉便郁郁而终”。所以,教学中要让学生非常自信、大胆的发表意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树立学生自信心,对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偏差给予宽容、理解。
再者课堂教学中,要引进正确全面的评价机制。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评价学生也应该是多元化的,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做到分层教学分层评价,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进步、行为的正能量给予表扬、鼓励、赞美。
二、充分挖掘历史学科资源,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
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激烈竞争,初中历史教学基本的功能不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会学生做人、做事,更应该使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丰富,在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健全学生人格,帮助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社会能力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在教学中,精心挖掘历史素材,用众多名人伟人的嘉言懿行来滋润学生心田,渗透心理健康。
1.对学生进行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初中历史教学中有许多课程资源,如: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社会责任感、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爱国情、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于职守、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观、范仲淹的忧国忧民情怀、吉鸿昌的报国之志……。这样的史料在历史教学中随处可见,挖掘这些史料,引导学生探究,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2.对学生进行团结协作、宽以待人的教育;开拓创新、勇于探索求知的教育等。廉颇负荆请罪、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友谊……,都为宽阔学生的胸怀、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树立了典范。许许多多的实例让学生明白成功的背后需要艰辛的探索和付出。当然,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还可以从更多的角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个性品质。
3.对学生进行顽强拼搏、坚强不屈的意志教育。现在多数学生是在祖辈、父辈的娇宠下长大,导致一些孩子心理脆弱、畏惧困难。历史课堂上可利用那些政治家、思想家、文化名人等成就卓著人物的顽强拼搏、坚强不屈的事迹来教育和感染学生。如司马迁忍受非人的酷刑著有《史记》,成为“史家之绝唱”;李时珍经过27个春秋的著成《本草纲目》……。这些人物事迹通过教师情真意切的描述,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深深的思考,从内心迸发出对这些人物由衷的钦佩,成为学生战胜困境的榜样。
4.现在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萌发美的创意。学生喜欢什么就讲什么,学生爱玩什么就用什么,学生感到美在哪里,就从哪里下手导学。现在青年人非常喜欢谈论“星”,教师教学就应从现代青年崇拜的青春偶像、形象大使中提炼出美的素材,纳入教学。同时,还可从生活实践、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宣染、表演体验、语言描绘等入手,创设教材美感情境,通过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去具体感受人格美、感情美、形象美,去享受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去领悟浸透在学习中的美味,去憧憬未来美好的生活。
总之,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有义务、有责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充分发挥历史学科所特有的优势,把那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变成我们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有意识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之中,以到达“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基。
上一篇:行政人员角色压力与心理健康的现状探讨
下一篇:试论灶神信仰的民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