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解决策略
发布时间:2024-06-29 23:31所属分类:教育类期刊浏览:次
试论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解决策略 一、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和问题 中学阶段是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和断乳期。在此阶段,他们思维敏锐,向往独立,追求尊重,重视竞争,但偶尔也认识片面,心理逆反,敏感多疑,容易偏激。当他们遇到学习、生活等方
试论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解决策略
一、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和问题
中学阶段是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和“断乳期”。在此阶段,他们思维敏锐,向往独立,追求尊重,重视竞争,但偶尔也认识片面,心理逆反,敏感多疑,容易偏激。当他们遇到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时,如果缺乏及时有效的引导,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根据调查研究和统计,当前中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1.抑郁心理
这是中学生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常常是由于感到学习等外界压力过大,无力达到目标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学生为自己的学习、前途感到担忧,病情严重时还会出现食欲不振、失眠、胸闷、头昏等症状。
2.封闭心理
有这种心理问题的学生表现为沉默寡言,喜怒哀乐不形于色,很少与人交谈,其主要特征是长期自我封闭,偶有不可控的突然暴发。
3.逆反心理
中学生对某种事物或结论所产生的逆向反应情绪。对于教师、家长善意的批评、提醒和帮助不愿意接受,习惯用反抗等行为来表达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除上述提到的问题以外,还有诸如依赖、猜疑、恐惧、自卑等常见心理问题,同样也需要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高度重视。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1.社会环境因素
每个人都离不开所处社会对他的影响,中学生也不例外。学生往往会不自觉地通过教师、家长、社会甚至是周围小团体的行为和评价去建立并改变自己的价值观念,这个过程对于心理结构还相当稚嫩的中学生来说无疑是充满风险和困惑的,极易出现心理和行为上的失衡,从而造成中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2.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是中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的环境和教育对中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很大的影响。多数教师将精力主要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忽视了他们学习上的压力、生活上的能力、交往中的不合、性格上的不足、家庭中的关系等这些看似和学习无关的问题。
3.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主要环境之一,对于塑造学生的个性、养成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都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少数家庭对孩子过分溺爱、包办、放纵。另一方面,也有少数家长对孩子缺少沟通,经常打骂。这些情况往往容易使学生产生孤僻、自私、冷漠、敌视、粗暴的人格特点。
4.中学生自身因素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在掌握知识、思维能力等方面,他们似乎与成人无异。但由于阅历浅,经验少,在人生观、价值观、社会适应性等方面还带有很大的叛逆性和盲目性。
三、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1.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要形式。学校可以利用公开课、讲座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既可以系统介绍心理卫生、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方面的理论常识,也可以针对某一种或某几种突显的心理问题进行治疗。
2.家长应高度重视子女的心理健康,加强与学校的协调配合
家长应掌握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转变以往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对子女的关心不应仅仅停留在生活方面,不但要与孩子建立亲切、温暖的情感关系,更应尊重他们的人格,加强和他们的沟通,重视他们的观点和想法 。
四、基于网络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当代的中学生群体似乎对网络有着天生的亲近和依赖。相对于传统说教,网络上的信息和观点更容易让他们接受。因此,探索一种基于网络的中学生心理教育途径,就显得非常必要。
1.抓好校园网的建设
课业方面,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搜索相关的学习资料。心理方面,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无拘束地交流讨论,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并由心理教师做出及时、负责任的响应。
2.实现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1)心理自我评估
心理测验又称心理测量,是指采用专业的心理量表和测量工具对被试者的智力、人格、能力或心理健康状态进行全面评估的过程,并给出数量化的特征。中学生可以随时通过在线测评,了解自己的精神、个性特点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2)建立网络心理档案
网络提供的心理测验和传统的心理测量相比,不仅能使中学生发现自己心理方面的问题,而且还可以自动补充进入相应学生的心理档案,同时还包括相应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综合评定。
(3)网络心理咨询与治疗
根据中学生的特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着手。
第一个层面:通过校园网论坛或设立QQ等心理聊天群进行一对多或多对多的心理咨询和交流。可以邀请心理专家,采取匿名讨论的方式,参加某一话题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以健康的心态、清晰的舆论观点积极引导,帮助中学生改变不合理的思考方式,用权威的、正确的主导声音去引导中学生,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第二个层面:邀请心理专家或教师提供一对一的心理服务,确保心理疏导更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就中学生的有关心理问题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诊疗,化解学生心理上的困惑并进行必要的危机干预。
(4)开辟心理知识学习园地
利用网络信息开放和承载量大的特点,教师在网上开辟心理知识学习园地,上传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相比传统的心理知识书籍有着明显的优势。中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获取心理学知识,掌握自我调适的技巧。
学校、家庭、社会都应高度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更应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切实做到日常沟通、及时发现、明晰原因、准确应对,不断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学生都能真正走出心理疾病的阴霾,在青春的阳光下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