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外汉语课文编写中的心理学因素
发布时间:2024-09-29 13:12所属分类:教育类期刊浏览:次
论对外汉语课文编写中的心理学因素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就对外汉语课文编写和选用的原则、教学原则、学习目的、学习兴趣等方面,简要分析对外汉语课文的优点和缺点。其标准主要是:是否符合成年学习者的认知策略;能否发展汉语学习者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课文内容
论对外汉语课文编写中的心理学因素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就对外汉语课文编写和选用的原则、教学原则、学习目的、学习兴趣等方面,简要分析对外汉语课文的优点和缺点。其标准主要是:是否符合成年学习者的认知策略;能否发展汉语学习者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课文内容的编排是否合理、科学、有趣,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考虑学生的记忆和遗忘规律;是否考虑教材使用的环境。一 对外汉语教材课文的优点
1.课文大多以结构――功能为纲,以结构为基础,强调结构应用于一定的功能。成年学习者的认知策略和记忆能力得到极大的发展,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条理化、系统化的知识。以结构――功能为纲的教材在内容编排上,重视结构,清晰明了,层次性和系统性强,符合大多数学习者的心理特点。
2.实用性,大多数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在于运用汉语进行交际,而不是研究汉语。因此多数汉语课文,注重内容的实用性。首先,听说读写齐头并进,重视语言知识技能的训练。其次,在内容安排上重视学以致用,符合留学生的自身需求。例如,《博雅汉语》初级上下册的课文内容主要介绍日常生活,其比例分别为93.3和68%。《发展汉语中级综合》安排了两篇课文介绍如何在中国生活。这些话题都是生活中处处用得到的,与留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3.重视文化因素。汉语学习者大都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在课文中融入中国文化进行教学是引起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博雅汉语》初级上下册就有若干篇课文都有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习俗、传统文化礼仪等等。《发展汉语中级综合》安排了两篇课文介绍中国传统的能吃苦,重视集体主义等精神文化。
4.课文内容科学、合理。学习者学习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化石化现象,产生焦虑等畏难情绪,影响学习信心,进而导致学习者对学习的回避甚至排斥。这需要考验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也需要汉语课文内容的编排要有科学性、合理性、趣味性。
一篇课文如果过长,可能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无法保持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如果过短,可能无法提升学生的汉语水平。因此,课文深度应该循序渐进。《博雅汉语》初级水平的课文控制在500字以下,中级水平的课文控制在600到1000左右,高级水平的控制在1500到2500左右。内容的难度呈现由简单到难依次递进,严格控制内容的难度,提高语言点的重现率。课文的长度有所增加,但充分考虑了留学生的实际情况,给留学生一个缓冲的空间。课文内容的重现率高,符合成年人的记忆和遗忘规律,有利减轻学习者的焦虑情绪。
二 对外汉语教材课文的缺点
(一)针对性不强
1.心理学认为,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原有的知识结构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这就是迁移。不同母语背景的学生,对汉语学习的迁移作用不一样。国外的汉语学习班大多是业余班、兴趣班等等,缺乏在华留学生那样的学以致用的目的语环境,如餐馆点菜等。因此,国外的汉语课文内容应该和国内汉语教材有区别,针对不同语言的国家,编写不同的课文;课文内容应就所在国的生活实际进行交际性安排。这一缺点也正是国内对外汉语界至今没有一套成功的对外汉语教材的原因之一。
2.学习的动机有远景动机和近景动机,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近景动机大多是学好汉语,能说会听;远景动机大多是将汉语作为一种职业工具。近景动机,远景动机的效应比近景动机更稳定。大多数汉语课文内容多是从近景动机出发,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远景动机。例如《博雅汉语》中级教材,工作与职业和科学与技术方面的话题,各仅仅出现一篇。这不仅不利于留学生接触不同的话题,了解想学的知识,也不利于激发、保持他们的学习动机。
(二)心理文化因素考虑不周全
对外汉语课文有安排文化的内容,但内容多是介绍中国的文化历史,展现中国文明的文化魅力,跨文化交际的课文比例过低,很少涉及文化因差异导致的言语习惯障碍方面的内容,无法教会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使用准确的言语。因此,编写对外汉语教材,应该考虑教材使用人所处的心理文化因素。教材需要根据国别有所区别,文化内容有增有减。
(三)趣味性不强
目前大多?刀酝夂河锝滩目蒲?性强、内容合理,但趣味性不足。教育心理学认为,人们对学习产生兴趣有几个主要因素:一是事物本身的特性,带有新异性和刺激性的事物会引起兴趣;二是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具有密切的联系,且能满足人们对获得新知识经验的需要;三是人对事物的愉快情感体验。
三 课文编写建议
(一)课文题材建议
目前大多数对外汉语课文题材与社会话题相关,强调课文内容的实用性,符合《语纲》的要求,但文化性和趣味性不强。教材的编写可以以话题――文化为纲。以话题为主,文化服务于话题,同时突出一定的功能和结构,体现出综合性;结合一定的文化知识,尤其是指跨文化交际中与母语文化对比所显露出的容易导致交际障碍的文化差异。这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汉语的兴趣。
同时,国外的汉语教材内容应该和国内汉语教材有区别,课文内容的安排应贴近所在国的生活实际进行交际性安排。
(二)课文体裁建议 课文内容应该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先学会基本的语言知识点和语言技能再综合运用,呈螺旋式上升。因此,课文体裁应该由简单的记叙文到应用文再到议论文。
1.初级阶段,主要以简短的实用性叙述对话为主。课文内容应该重视短时记忆对语言学习的促进作用。短时记忆,通常以听觉形式编码,且基本能记住逐词逐句的内容,大约为5到7个词。因此,对话内容应该由简到繁,随着学习者水平的提高,按照i+1的模式,逐渐提高难度,使之适应学习者的接受水平。
2.中级阶段的记叙型的课文应该简短,同时要有一定的趣味性。例如,课文内容贴近生活;精美的图片插入。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学生可能产生“化石化”现象,降低学习汉语的兴趣。所以简短、实用、趣味性强的课文可以降低学习者的畏难性,激发学习兴趣,保持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理解记忆,有助于更好地学习汉语。
3.高级阶段的课文题材应该以应用文为主,尤其重视议论文。当学习者学习到一定程度,对汉语有了一定的了解,逐渐过渡到“适应期”,会主动要求掌握更高、更难阶段的知识。
(三)课文内容秩序安排的建议
1.课文内容是为语法教学服务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组合。因此,课文内容的安排秩序应该符合由易到难、重视重现率的原则。例如,把字句的教学,句子中动词后常常加上动词补语。为了方便学生实际交流,可以尽早让学生有所接触,如在表动作完成的“了”时出现。
2.重视语料的量和重现率。教育心理学强调过度学习效应,认为为了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仅仅投入适量的学习,效果不如过度学习,尤其以150%为最佳。要达到“过度学习”,就要有足够的学习材料,重视语料的重现率。
汉语课文内容,应该是一个内容以另外一些内容为前提和基础,而且二者之间的差别越小越好。这不仅有利于减轻学习者的学习难度,也有利于提高课文内容的重现率,降低遗忘率。
(四)课文内容情景创设的建议
2.国外的汉语学习者缺少目的语环境,需要为语言习得创造条件。国外汉语课文在编排时,相关的语法点通过需要场景再现更详细地说明。同时,为了让学生对中文有亲切感,能简单地用汉语表达以及交流,应该适当增加国外环境。此外,中外合作是提高对外汉语教材质量的必由之路。目前,中国相对成功的韩语教材和日语教材,均是中外合作编写。对外汉语课文的编写,不仅要跟外国汉语老师合作,还需要本国汉语研究专家,本国和外国文化研究专家的参与和协助。只有通过正确、仔细、全面的对比,才能有高质量的汉语教材,确定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才能更好地推广汉语。
1.儿童习得语言是离不开特定的语言环境,成人学习语言也要重视环境的作用。课文内容不仅仅是语法知识点的例证,还应该创设一定的交际情景,让学生领会到,在什么场合,以何种身份,在怎样的情况下,说怎样的话,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五)课文拼音标注的建议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不能通过字母就能发音。因此,初级汉语教材会有拼音注音。但到初级下册时,课文内容基本没有标注拼音,只在生词表中注有拼音。老师在讲解课文时,会重点讲解个别生难词的拼音,其他的则是带领学生朗读。朗读记忆属于短时记忆,短时记忆虽然能在一定时间内快速增大记忆量,但持续力不强,需要通过反复强化进入长时记忆才能形成永久记忆。课文全注音,虽然增加了教材厚度和成本,但有助于学生学习。
(六)课文趣味性的建议
对外汉语课文内容的趣味性首先要求选材的新颖性,来源要丰富。文化选材的来源可以是杂志、网络等时代性强的载体。很多对外汉语老教师甚是反对网络语言出现在课文中,认为这毫无教学意义。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必要的网络词语数据采集和分析,课文选用一定的规范化和热门性的网络流行语可以刺激留学生的学习兴趣。网络流行语自身的流行性、新颖性、超常表达效果必然会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口语环境中学习并获得汉语交际能力。
其次,注重课文插图的合理配置,及彩色的变换等,尽可能使教材图文并茂,增强趣味性。
四、结语
对外汉语是多学科交叉的学科,与多个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综合性强。希望对外汉语课文的编写,更多的汲取心理学学科方面的养分。